科研平台

“后方法理论视野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发表日期:2014年04月08日 16:46 文章编辑:sisadmin 浏览次数:

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与其他兄弟高校联合主办的对外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ICCSL)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届,成为本领域国内外学者交流最新研究成果,且影响力最大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之一。第11届对外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ICCSL11)将于2014年7月18日至21日在宁夏银川与宁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联合举办。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后方法理论视野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Post-Method Perspectives o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关注在开放的教学体系中发挥汉语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中的创新性融合作用。

为了给予与会者更加充分、多样、灵活的学术交流机会,以实现国际学术讨论会之宗旨,本届会议将采取如下形式:

1. 大会主旨报告

拟安排三个时段大会主旨报告,每个报告30分钟,以提供更多前沿性学术观念和观点。大会邀请到顾百里(Cornelius C. Kubler,美国威廉大学)、赵金铭(北京语言大学)、陈申(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崔永华(北京语言大学)、冯胜利(香港中文大学)、郭春贵(日本广岛修道大学)、郭熙(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黄南松(美国南加州大学)、孙德坤(日本爱知大学)、吴勇毅(华东师范大学)等著名学者做主旨报告。

2. 分会场报告

拟安排两个时段分会场报告,每个报告20分钟。

3. 展板报告

拟安排两个时段各1个小时的展板报告,报告人在现场与感兴趣者交流。

4. 分组圆桌会议

拟于会议首日晚餐后安排分组圆桌会议,邀请在前沿领域积极活跃的学者担纲分组主席,就热点问题进行自由讨论。

本届会议特邀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陆俭明先生做学术总结。

欢迎海内外学者就以下议题提交论文摘要。

主要议题:

1. 汉语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研究;

2.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3. 海内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研究;

4.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

5.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技术与资源开发研究;

6.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标准研究;

7. 对外汉语教材研究。

论文摘要要求:

1. 请用中文撰写,标题用三号宋体,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2. 字数在800字左右,限A4纸1页。

3. 请注明报告方式意向:“小组报告”或“展板报告”,最终报告形式由会议专家组决定。

4. 请将论文摘要两份以Word文档形式发至会议秘书组负责人邮箱,其中一份匿名,用于匿名评审;另一份注明作者姓名、单位、电子邮箱、通讯地址和报告方式等,用于编印摘要集。

关键日期:

1. 摘要提交的截止时间:2014年5月10日。

2. 论文摘要的接受通知时间:2014年5月25日。

3. 作者参会回执提交截止时间:2014年6月20日。

4. 会议日期:2014年7月18日—7月21日。

秘书组负责人:张劲松,电子邮箱:huiyi11@blcu.edu.cn,电话:010-82303814。

会务组负责人:蒋钧,电子邮箱:1021679267@qq.com,电话:0951-2061289。

本届会议规模为150人,会议组委会将组织专家对收到的论文摘要进行匿名评审,论文摘要的接受通知将于2014年5月25日前发出。其他未尽事宜,敬请留意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dwhyyjzx.com)和微信公众平台。

上一条:我院胡晓清教授应邀参加学术会议并做主题报告
下一条:“第三届对韩(朝)汉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