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学

网线连全球,云上共课堂——鲁东大学国际学生网络教学顺利开课

发表日期:2020年03月04日 10:59 文章编辑:sisadmin 浏览次数:

全球战“疫”,云端课堂。世界很大,网线更长。3月3日,鲁东大学国际学生开学首日,国际教育学院2020春季学期国际学生网络教学如期开课。除零起点新生外,身处亚、欧、美、非四大洲20多个国家的200余名留学生分为17个教学班,齐聚网络教室,共启云端课堂。

为了能够将疫情对国际学生学业的影响降到最低,真正做到“延期不延教,防疫不妨学”,国际教育学院根据学校部署,反应迅速,及早谋划,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工作。学院研判国际学生特点,厘清其开展网络教学的掣肘因素,明确了面向五大洲的全地域,面向广时差的全时域、面向差异网络环境的全网域、面向不易沟通的全语域“四合一”的国际学生网络教学难点。据此,学院研究制定了针对国际学生的网络教学实施方案,建立了专门的“线上教学教师群”,组织各教学团队组成“教学应急小组”,要求广大教师迅速适应新形势,采取新的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以保障教学不断线,质量不打折。

经过反复研究实践,学院决定网络教学的平台宜采用网络微视频+微信群互动的基本方式,以录播、微课点播+微信群互动、平台直播授课+在线互动、公共网络教学平台补充三种方式综合运用,并要求所采用平台必须保证教学视频的可回放性及在线交流信息的可回溯性,学院教师及时跟进,结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对象特点,试验各种线上教学平台和教学软件。最终授课选用了微信、腾讯会议、钉钉、瞩目等不同教学平台。多样化的教学平台,保障不同地域不同时差不同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学习,首日授课即呈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保证网络课程可以尽量多的覆盖到每一个学生,学院鼓励灵活调整教学时间。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授课时间,在保证课时量的前提下,满足大部分学生实际需求,以此应对时差问题,争取授课效益最大化。


细致周延的教学保障也为网络教学提供了支撑。教师们采取“直播录播同步、课后在线答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也加强网络互动交流,关注学生反馈,积极在线答疑,同时,借助于各教学平台提交照片形式的纸质作业以及录音形式的有声作业,有效地延展了课堂,力保学生学习效果。对于因时差等原因不能及时上课的学生,教师们也会加强追踪跟进,及时解决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最大可能保障在线时间,对缺勤或者学困生进行教学辅导,力争实现线上线下课程同质等效的效果。

创新的教学模式也很好地助力了网络教学。国际教育学院汉教本2017级大部分学生由于疫情,目前没有进入实习基地实习,面对当下的网络教学大环境,学院将其全部安排进入学院国际学生线上教学班级群进行实习。他们将在老师指导下,与国际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在线答疑 、作业批改等方面的教学辅助工作,真正实现汉教本学生实习与国际学生学习互助共进的双赢效果。这种“任课教师主讲+实习老师辅助”的网络教学复合模式,也成为此次教学的亮点。

经过首日授课,老师们热情高涨,全心投入,教学创意纷呈。面对特殊的云端课堂,师生们积极适应,不断反思改进,打出了具有“国际范儿”的线上授课的“精气神”,接下来的网络授课将更加完善,高效。(国际教育学院 撰稿:毛嘉宾焉德才 图片:任课教师 审核:王东海)

上一条:我院国际学生网络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下一条:我院切实推进国际学生在线教学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