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5名来自泰国玛哈沙拉坎皇家大学汉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来到鲁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学习。从2016年开始,该校已陆续向鲁东大学输送160多名留学生,让更多泰国留学生了解了中国,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铁粉”。
中泰两所学校的牵手,伍黛治起到了重要作用。2012年,伍黛治成为鲁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一名研究生。四年留学生涯,她深深爱上了中国。2016年,她毕业后回到玛哈沙拉坎皇家大学,参与了该校汉语教育专业的筹建工作,并成为系主任。两校开创了合作办学的新局面。
像伍黛治这样,回国后继续致力促进文化交流的毕业生不胜枚举:波兰学生苏尔回国后建立了推介汉语与中国文化的“通中国”网站,搭建起波中文化传播的友谊桥梁;韩国学生金仁淑回国后将皮影戏、剪纸、京剧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儿童汉语教学结合起来,推进了儿童汉语教学在韩国的发展……
“新形势下,如何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鲁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高明福告诉记者,学校制订了以“立足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为特色的学院党建思政工作实施方案,将党建工作与提高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有效结合起来,承担起“展形象”的重要使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继11月25日学院与威海金麦兜食品有限公司联合设立“鲁东大学国际学生金麦兜民俗文化体验基地”之后,29日学院又分别与海阳虎头弯影视基地和栖霞市翠屏中学签订鲁东大学国际学生民俗文化体验基地协议,外国留学生可以零距离感受烟台大饽饽制作,还能深入了解地雷战的故事。
传播中国文化的前提是了解中国文化。学院努力营造“中外融通、和而不同”的文化氛围,设置了丰富的中国文化技艺课程。如武术课、扇子舞、剪纸课、书法课、面塑课等,增进外国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了解。还开展了齐鲁文化考察、图文讲诵比赛等多种课外实践活动,让外国学生全方位、近距离、深层次感知体验真实的中国和中国文化。
“1989年以来,学院已培养了来自40多个国家的国际学生10000余人。每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在全世界以外国人能听懂的方式讲述着中国故事。”高明福说。(撰稿:焉德才 审核:高明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