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教育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课题——《义务教育阶段中国与韩国教师地位待遇的比较》结题会议在鲁东大学举行。课题鉴定单位——“山东省与韩国交流合作研究中心”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本领域相关专家学者对课题进行了鉴定。山东省与韩国交流合作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纪孔教授等部分鉴定专家和课题组成员、相关研究人员参加了结题会议。
首先课题组成员、教育科学学院赵同友博士代表课题组成员做结题工作汇报,重点介绍了课题研究过程和取得的成果。课题组负责人张德强教授对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经费使用情况做了说明。与会鉴定专家认真听取了相关汇报,仔细审阅了有关过程性材料和研究成果,并进行了现场问答。
专家们认为,课题组成员在既定一年时间里,克服疫情等影响,顺利结题,非常不易。尤其是课题在研究内容方面实现了一些突破,主要表现在:第一,在本领域内首次从教师的职称晋升制度、权利保障、医疗保险、工作负担与工作条件、学校福利设施等多维角度入手考察教师的专业地位,探讨教师对自身权利和工作负担情况的评价;第二,从经济社会地位外部维度考察,首次发现教师对经济收入、工资制度和社会给予教师的尊重、礼遇角度不满意度的中韩差异等。本研究为政府相关部门从多个维度为改善中国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合理建议。如,教师地位的改善既包括教师专业地位的改善,又包括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改善。需要国家根据教师自身的反馈、他国教师地位情况的比较,有效制定政策,保证教师地位;中国教师对职称晋升、工作负担和收入不满意的评价能够有效反应出教师职业地位的状况;国家需要从法律角度改善教师地位,比如,赋予教师公务员地位等。
鉴定专家对课题的研究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建议予以结题。同时,还为此课题的后续研究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课题组成员受益匪浅。
教育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课题旨在为国家制定发展战略、政策措施提供智力支持。鲁东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结合打造“研究型处室”的目标,“十三五”期间不断增强服务国家大局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领域研究,近年来已申请立项欧盟课题1项,教育部专项研究课题2项,高等教育学会研究课题1项,已有3项顺利结题,课题经费超过70万元。(撰稿:朱会敏 审核:张德强)